

从2015年搭起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框架”,到2017年完成二期建设打通数据壁垒;
从2018年组建产后访视中心上门守护母婴,到2021年、2023年两大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先后落地护佑老弱;
再到2024年建成3家慢病一体化门诊、启动社区健康驿站,2025年迈出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关键步。
15年来,
四会紧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
循着“群众需要什么,就补什么”的思路,
把健康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一次服务升级,
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连着群众获得感,
勾勒出县域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图景。
01
2017年
四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两期工程投用
覆盖多服务解就医难题
四会市紧扣本地医疗卫生实际,按统一标准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于2015年、2017年先后完成两期工程,搭建起全市统一、完整的健康信息枢纽。
该平台以“互联互通、统一调度、协同服务”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四会特色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体系。通过技术赋能,平台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痛点,将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门户、家庭签约医生管理平台、慢性病管理大数据平台等纳入建设范畴,全面覆盖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等公共卫生项目。
同时,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数据采集与接口对接,精准归集居民健康档案,搭建家庭与责任医生的直接沟通渠道,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管理指导、慢病干预、康复服务等全方位健康支持,助力国家医改目标落地见效。
02 股顺网
2018年
四会市产后访视中心成立
织密妇幼健康守护网
为规范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地见效,四会市于2018年5月2日正式成立产后访视中心,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该中心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从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计生服务站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聚焦辖区产妇与新生儿健康需求,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该中心严格制定标准化访视流程,内容涵盖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检查、新生儿健康评估、母乳喂养专业指导及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等。专业上门服务精准发现并解决母婴健康问题,有效降低孕产妇与婴儿死亡率,助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以贴心服务赢得群众广泛认可与好评。
03
2020年
四会建成肇庆首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
全民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自2018年在肇庆市率先启动广东省健康促进市创建工作以来,四会市紧扣“健康中国2030”战略,以“健康与发展同频共振”为核心,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2020年,四会正式成为肇庆首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创建初期的10.3%跃升至2024年的33.67%,增幅显著,交出一份亮眼的民生健康答卷。
筑牢创建根基,强化顶层设计
四会市将健康促进市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与绩效考核体系,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 “决策—部署—落实—督导” 的闭环管理机制;市级财政每年持续划拨3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健康阵地建设与重点项目推进。同时,搭建覆盖268个单位的工作网络、2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网络,实现健康促进与教育网络100%全覆盖。
培育 “健康细胞”,织密民生福祉网
全市累计建成34个健康社区(村)、26724户健康家庭(含101户示范家庭),以及52所健康促进学校、3家健康促进医院、30家健康促进机关、7家健康促进企业;同步打造2个健康主题公园、1条健康步道,让健康服务真正 “触手可及”。
厚植健康文化,构建 “立体化” 传播体系
线下在商场、公园、社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线上运营 “健康四会” 官方公众号,联合各级媒体扩大健康宣传覆盖面,四会市卫生健康局因健康宣教工作成效显著,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与健康》杂志社评为 “2024年度宣传工作优秀单位”;依托世界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重要卫生节点,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推动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创新发展路径,打造本土可复制样板
推出 “全民健康” 打卡小程序股顺网,吸引超5万名市民参与健康互动;打造 “互联网 + 健康养老” 服务模式,惠及 7 万余名老年人;更将健康理念与本地禅宗文化、兰花产业、柑桔种植深度融合,实现健康与经济协同发展。
04
2021年
四会市两大医共体布局慢病管理中心
守护“老高糖”人群健康
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部署,契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需求,四会市持续发力提升慢病管理服务水平,先后推动两家医院慢病管理中心落地运行,切实守护群众健康。
2021年7月,四会市中医院医共体慢性病管理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聚焦老年群体与慢病患者健康需求,推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并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慢病健康管理,同步开展健康教育与养生指导,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时隔两年,2023年7月11日,四会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行。此举进一步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助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为广大慢病患者构建起持续、全程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与生活品质。
05
2024年
四会三镇街建成慢病一体化门诊
医防综合服务沉到基层
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四会市持续推动慢病管理服务下沉。2024年1月起,东城街道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贞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江谷镇中心卫生院陆续建成慢病一体化门诊,将优质健康服务送到群众 “家门口”。
门诊严格规范建设标准,配齐专业医护与诊疗设备,科学划分候诊、诊疗、检查、健康教育等功能区。通过深度整合“公卫+签约+慢病+医疗”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诊疗、紧密型医患交互、常态化健康宣教等场景,实现慢病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全流程闭环服务。
此举推动医防融合落地基层,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管理,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与健康安全感。
△慢病一体化门诊。
06
2024年
社区健康驿站落地
3.4万居民家门口享“医靠”
△社区健康驿站。
四会积极探索基层健康服务新路径,着力破解服务供给与居民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的难题。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健康管理模式,于2024年10月及2025年5月,先后在碧海湾社区、誉城社区建成健康服务驿站,致力打造“养生膳食在社区、减重管理有指导”的健康新风尚。
△社区健康驿站。
驿站聚焦“未来健康场景”建设,推动“名医名院零距离”医疗服务与“家门口养老”模式落地,有效打通基层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运行以来,已累计为两社区逾3.46万名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服务覆盖面持续快速扩大。
△社区健康驿站
居民不仅可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能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提升健康素养与自我保健能力。该举措实现了“院前院后在社区”“健康教育在身边”的服务升级,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正逐渐成为群众身边可靠的“健康守护者”。
07
2025年
四会开出首张公卫处方
医防融合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8月18日,四会市正式开出首张公卫处方。作为肇庆市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的试点地区,四会精心布局,首批试点涵盖市疾控中心及四家基层医疗机构。相关医师经严格筛选与系统培训考核,率先获得了限定病种处方权。此举标志着四会在构建医防融合新机制上迈出关键一步,为打造基层健康服务的“四会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年砥砺深耕,四会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展望未来,四会将继续深入实施卫生健康领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紧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向,以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持续优化基层网络、建强人才队伍,深化慢病医防融合与家庭医生服务创新,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从“有”向“优”提升,促进健康宣传活动常态化、特色化,切实增强服务的可及性和感受度,为“健康四会”注入新动能。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南方+客户端 撰文:唐锦洪 梁杰 龙凤玲 股顺网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