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财富牛,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广仲南沙中心”)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法院”)联合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以下简称《七条举措》)。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部系统规范临时仲裁辅助服务的专项规则及支持举措,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实现重大制度创新。
五大亮点
填补临时仲裁制度空白
临时仲裁因程序灵活、成本可控,是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今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其中第82条拟正式明确临时仲裁制度,这是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争议解决途径。
广仲南沙中心基于已有实践探索,参考国际通行惯例,制定并发布《规则》,联合南沙法院发布《七条举措》,直面临时仲裁实践痛点,填补制度空白。
“南沙肩负着粤港澳规则衔接试验田的使命。”广仲南沙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优势,通过构建标准化支持机制,为临时仲裁活动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持与协助服务。”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临时仲裁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既是落实《南沙方案》要求搭建一站式民商事纠纷解决系统平台的务实举措,也是为规则衔接之链扣上的关键一环。
据介绍,《规则》首次构建了覆盖临时仲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提出“一套体系、两个人才库、快速响应、程序转化、边界清晰”的五大创新机制,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中国方案”。
一套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框架。该体系系统整合了从仲裁庭组建、程序管理、临时措施、文书送达、资金托管到程序柔性转化、裁决执行协助等关键环节,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了目前临时仲裁因部分配套服务缺失导致的“程序孤岛”困境。
两个人才库,构建仲裁新生态。广仲南沙中心构建“专业化、国际化、动态化”的仲裁员库和仲裁秘书名册,为临时仲裁引入强大仲裁智库财富牛,解决临时仲裁长期面临的“找员难、找好员更难”的痛点。同时,建立透明保障机制、引入“披露豁免”制度,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可信赖的国际临时仲裁人才生态圈。
快速响应,紧急仲裁员机制+全天候线上立案极速“破局”。建立紧急仲裁极速响应机制,广仲南沙中心在收到申请后1日内完成指定,紧急仲裁员在完成指定后10日内作出附有理由的决定。对于需要提起财产保全、证据调取等申请的,南沙法院实行“24小时线上立案、7个工作日内裁定”,协助完成司法保全衔接,为全球商事主体构筑起财产与证据的“安全防线”。
程序转化,打通争议解决的“多元路径”。广仲南沙中心系统性构建“临时仲裁—调解—机构仲裁”三位一体的程序柔性转化机制,建立阶梯式收费标准,无缝切换争议解决路径的自主权,实现“程序进度与解纷成本精准挂钩”,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的“低摩擦、高适配”解纷方案。
边界清晰,厘清机构服务边界。广仲南沙中心积极构建“权责对等、边界清晰”的框架,避免国际临时仲裁中机构角色模糊导致的权责困境。该条款严格确立“服务归服务,裁决归裁决”的责任机制,即机构仅对程序辅助服务的合规性负责,仲裁庭独立承担裁决责任。
“资金托管和程序转化机制极具前瞻性,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优质选择。”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碧妍表示。
营造“法院+仲裁”
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中提出“建设优化诉讼、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衔接协作的一站式系统平台和工作机制”“支持建立高效便捷的仲裁裁决执行机制”。
今年6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开具调查令协助商事仲裁机构调查取证的办法(试行)》明确,人民法院对仲裁开具调查令的申请经审查后认为符合规定的,应当开具调查令。持令人持调查令和有效身份证件进行调查取证的,视同司法工作人员调查取证。
南沙法院积极响应,结合工作实际与仲裁机构沟通对接,协同构建相关工作机制,同时强化自主创新,进一步发挥司法对仲裁的支持作用。此次发布的《七条举措》正是南沙法院的又一次探索。
《七条举措》显示,南沙法院将对临时仲裁的临时措施、证据调取等司法协助申请及时立案并作出裁定;积极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法院,共同举办以仲裁裁决跨境承认与执行为核心议题的专业研讨会,深入对接《纽约公约》精神与实践,探索简化境内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可行路径与机制;定期联合发布临时仲裁创新典型案例,重点解析跨境数据合规、区块链证据效力等前沿问题。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法院将与仲裁机构深化裁审衔接机制,对依《规则》提供的临时仲裁协助服务强化司法支持与保障财富牛,与仲裁合作创新,探索构建国际化、高效化、可信赖的临时仲裁服务体系,共同营造‘法院+仲裁’的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助力建设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此前,南沙法院已建立了诉仲对接工作机制,近三年来办理仲裁保全案件1800余件,建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吸纳仲裁中心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共同提升多元纠纷化解实效。
规则落地,为大湾区法治
融合注入新动能
广州仲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仲南沙中心发布的《规则》及联合南沙法院发布的《七条举措》具有三大创新亮点,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制度衔接方面,《规则》兼容《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等国际规范,显著提升大湾区仲裁规则体系的国际兼容性与公信力;
其次是科技赋能,后期同步上线临时仲裁线上申请平台,实现组庭、文书送达等全流程数字化,将大幅提升争议解决质效;
在区域协作方面,联合南沙法院建立“临时仲裁—司法支持”绿色通道,为破解临时仲裁司法保障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湾区方案”,树立了区域法治协作与融合的新标杆。
“《规则》解决了临时仲裁‘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中国方案真正与国际接轨。”广仲国际航运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王敬表示。
南沙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发展临时仲裁制度的过程中,南沙法院积极探索司法支持快速通道,努力用南沙速度和湾区经验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接下来,广州仲裁委员会将持续深化与港澳及国际仲裁机构的协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仲裁联盟,让中国仲裁的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国际商事仲裁服务新高地。
文字:何倩蓥
通讯员:黄霭桐、王君
图片:罗仲贤、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国际仲裁中心、资料图
编辑:叶雅欣
校对:张子笛
二审:梁思静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财富牛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